〔高音玎光〕
琴杆用水红木制,上端琴头雕刻以象头为饰,下方横置二个木制弦轴。琴杆为圆柱形,中部设有千斤,下端插入琴筒并外露系弦。琴筒似象脚鼓而小,用杨木、松木制成,横置,筒长16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薄板为面,面径8厘米,后端敞口。张两条钢丝弦。琴弓用竹或木制弓杆,两端拴以马尾而成。
〔中音玎光〕
形制较高音玎光略大。琴杆水红木制,琴筒用老缅桃木制成,面板上开有两个圆形音孔,孔径1厘米。张两条钢丝弦。定弦为g、d1。音色圆润浑厚,与中胡相近。其用途与奏法均与高音玎光相同。
〔低音玎光〕
外形与高音玎光相同(图),琴杆水红木制,全长98厘米。琴筒用木棉木制成,筒长30厘米,筒前口蒙以桐木薄板为面,面径14厘米,筒尾喇叭口直径18厘米,面板左右两侧开有两个对称的“S”形音孔,孔长4.5厘米,两孔间距4厘米。张两条钢丝弦。定弦为d、a,比高音玎光低一个八度。音色柔和优美。常用于合奏或伴奏。
中音和低音玎光,除有上述两弦的以外,还有一种三弦的形制,其琴头、琴杆的外形有异。琴头开有弦槽,琴杆正面设有指板,不设千斤,多使用小提琴弓,弓毛在弦外拉奏。
1982年,当这种新创制的傣族新乐器玎光在云南省音乐舞台出现时,它那独特的音色,既融有象脚鼓的音响,又含有一种介于马头琴和大提琴之间的声音,立即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好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歌舞团的音乐家们,还特地为玎光创作了独奏曲《赶摆之夜》,并用编铓等乐器伴奏,富有浓郁的傣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