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 箫百科 >

天南地北说排箫

  排箫是起源久远的古老乐器,古代分布很广,世界各大洲许多地区都有,后来渐趋衰落。现在除南美洲、非洲部分地区和欧洲罗马尼亚、意大利北部少数地区,其他地区已很少见。中国是排箫起源最早的国家,现在很少有人吹奏。真可谓大起大落,昔日风光今日不再。为什么会这样?有点令人费解。排箫是可吹奏旋律的边棱音气鸣乐器(管乐器)。世界各地的排箫,形制很多。最常见的是,将多支由长渐短的管,从低音到高音自左至右依次排列,上端平齐下端参差,呈筏排状固定在一起。吹奏时双手左右执持,长管(低音)在左,短管(高音)在右,象吹口琴那样左右移动选取要吹的管吹响。少数也有将管如下排列:
  
  1.上端(吹口)排成人字形;
  
  2.长管在中间,两侧为由长渐短对衬的管;
  
  3.与上述2.相反,即短管在中间,两侧为由短渐长的管;
  
  4.两排管并列,少数也有三排管并列的;
  
  5.罕见的有将若干管扎成一捆的;
  
  6.还有以整块木、石板挖凿而成的。
  
  过去排箫管的制作材料有竹、木、石、陶、骨等,晚近有用金属和塑料等材料制作的排箫。
  
  排箫管吹口一般是敞开的圆孔,也有少数是象中国箫那样上端封闭的口缘侧边开圆、方或三角形小孔。管数由3至30多支不等;5支以上的可发5声、7支以上可发7声以至半音音阶。对管口藉吹气角度、高度、力度的变化,可改变音高、音色、音量;吹时晃动乐器,可发颤音;左右快速移动可吹出华丽的音阶式经过句。排箫管上一般无指孔,但罕见的也有其中一根管上有按住时降半音的指孔。排箫管下端封闭的为闭管,中国古代称“底箫”;下端开放的为开管,中国古代称“洞箫”。同样长度的闭管比开管发音低八度。有的双排管,一排是闭管,另一排是开管。排箫音色圆润柔美,有恬静的田园色彩,颇具特色。
  
  中国排箫起源很早,不少古籍上有记载。如说排箫是伏羲、女娲、舜、伊耆氏等传说人物所造。古时称排箫为龠、苇籥、籁、箫、云箫、凤箫等。有些古籍记载,说籥被用于夏禹时(公元前约2000年)的乐曲《大夏》,那时已有可用于奏乐的排箫,似属可信。后来殷商甲骨文上记载;河南战国墓和汉墓都曾出土石排箫和吹排箫的石俑;湖北战国墓出土13闭管竹排箫,均属较完善的乐器。人死后还恋恋不舍将排箫用于陪葬,可见古人对这种乐器的重视。

天南地北说排箫

  
  关于排箫的起源,相距遥远的中国和古希腊,居然都有一则十分有趣和相似的远古神话传说。据《逸周书》和《礼记》等古籍记载,于伊耆氏时(约公元前2300年前),有用芦苇管编排构成的苇籥,是排箫的始祖。希腊神话(约公元前1000多年前)中有一段说,山林水泽女神许任克斯Syrinx为逃避牧神“潘”Pan的追求,被保护神把她隐入水中变成芦苇。潘神无奈,便用芦苇制作成排箫吹奏自慰。两者都说最早的排箫是用芦苇编管构成,焉能是毫无所据的巧合?
  
  排箫在中国古代盛行于宫廷和民间,也用于祭祀和军乐,至唐宋风行单管的箫笛,排箫渐被冷落,自唐始将原称箫的排箫改称排箫。但排箫并未根绝。据记载,元明宫廷尚用;清乾隆年间还制作出具有十二律及四倍律的排箫。清以后即很少见了。排箫于汉唐时期传往日本、朝鲜,后来该两国也很少使用。日本正仓院至今仍保存有兩支唐传排箫。

天南地北说排箫

  
  排箫具有不同于其他管乐器的美妙动听声音。现在还可以听到一些著名的排箫乐曲,如罗马尼亚的《云雀》,可说百听不厌。南美洲的民族音乐中,很多都有排箫的声音,构成当地音乐明显的特色和魅力。虽说单管的笛箫吹起来较方便和表现力较强,但音质和效果并不相同。如上述《云雀》和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印第安人的民族音乐,若不用排箫吹奏,必将明显失色。现在在世界五大洲的一些民族中,也还有排箫存在。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