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胡
主页 > 二胡 > 二胡教学 >

关于二胡教学中儿童兴趣DE培养

  二胡教学实践过程始终反映着老师的演奏技术、教学方法与科研水平,三者综合体现了老师的二胡教学能力;同时,亦始终联系着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二胡演奏的整体水平。它包括学生的演奏方法、左右手技巧、音乐表现与学习进度等。教学效果的优劣反映在诸多层面上,其中能否使学生循序渐进、把握技法、感悟音乐、享受快乐,能否在二胡教学中始终关注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却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龄儿童(7至14岁)。鉴于此,本文试对二胡教学中儿童兴趣的培养作初步探讨。

  一、严谨缜密的教学风格教师必须具备严谨缜密的教学风格,认真负责地上好每一节课。

  这是儿童兴趣培养的首要条件与基本保证,否则,兴趣培养就是一句空话。为此,教师应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1、吃透教材,心中有数。

  对同级别的若干首练习曲进行分析类比:

  ①本级别所要学习的新技法,

  ②本级别所要继续深入掌握的技法,

  ③弦式、调及调式,

  ④节奏、节拍与节奏型,

  ⑤音列练习(大小调式、民族调式、三音列、四音列、五音列、半音音列),

  ⑥分解和弦练习(其中包括民族调式中非三度叠置的和弦练习),

  ⑦风格性练习,

  ⑧综合性练习,

  ⑨放松性练习。

  然后以此为依据廓清哪些是重点、难点、疑点,哪些是阶段性的“每日练习”,哪些是精拉细练的,哪些是浏览性的,哪些应背谱演奏,哪些是视谱演奏即可的,等等。

  2、增删补移,合理按排。

  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做好技法掌握的巧妙过渡与平稳衔接,使学生易学易懂。为此,教师在这一环节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增补内容。增补内容是指现形教材中的缺失部分或内容,它包括:

  ①民族调式中的“三音列”与“四音列”练习,

  ②含有变徵,闰与“三度间音”(即微升fa、微降s㈠的练习,

  ③为完成某练习曲或乐曲中有难度片断的辅助性练习。

  ④各种四音列“大大小”(大2+大2+小2)、“大小大”(大2+小2+大2)、“小大大”(小2+大2+大2)、“大大大”(大2+大2+大2)的指序指距练习。

  第二,删去内容,它包括:

  ①缺乏学习趣味与训练价值的练习曲,

  ②同一级别中调式调性相同并缺乏艺术趣味的练习曲,

  ③缺乏风格特殊性,音乐内涵平庸的乐曲。

  第三:移动内容:对某些练习曲或乐曲由于技术难度或音乐表现难度按排上的倒置而进行级别上的互换调整。

  3、作业适量、目的明确。

  给学生布置作业一定要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使学生明确解决哪些问题,巩固练习哪些技法;有些可以量化,比如,上、中把位的四音列指序练习,以每天两次练琴计算,每次可练习2至3遍,但是每遍练习时间不要太长,大约5分钟即可。每首练习曲或乐曲都应在不同阶段的练习中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解决的问题。大致讲哪些是解决技巧问题,那些是解决音乐表现的问题。以练习曲为例,在解决技巧问题上,则应大致分成:

  ①练习音准的,

  ②练习换把的,

  ③练习揉弦的,

  ④练习弓段的,

  ⑤练习连贯歌唱的,

  ⑥练习音乐风格的,等等。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