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
主页 > 古筝 > 古筝百科 >

浅谈古筝演奏中的呼吸

  引言:自1948年郭缉光(曹正)前辈进入南京中央音乐学院执教迄今,古筝的专业教学已然渡过了半个多世纪。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1986年首届扬州“中国古筝学术交流会”这个阶段中,古筝的技法研究可以说是以传统勾托抹摇扫为核心,进行组合、发展,产生了《庆丰年》、《将军令》、《战台风》等里程碑式的曲目。较为受人瞩目的是1961年于西安召开的高等院校教材会议。首次讨论线谱教学,并尝试不同地域风格的复调性作品。不难发现,这个阶段,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并没有很大的突破,始终是围绕传统技法的丰富这个角度展开的。而在1986年的扬州会上,王中山老师演奏的《打虎上山》对古筝的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以大篇幅十六份音符的快速演奏、三对二的节奏实践、轮指的引入及发展、悬摇体系的创新发展、左手在技法地位的提高等问题为核心内容的快速指序体系,对学术领域产生了极大的震撼,也为古筝进入常奏乐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受新技法的影响,在20世纪末及21世纪初期产生了大量的新作品。诸如《临安遗恨》、《幻想曲》、《溟山》、《 云岭音画》等曲目,无疑在其精彩部分都是在运用快速指序的理论。但在快速指序的教学实践中,人们往往只注意到了“快”字,而忽略了很多在技法训练过程所应注意到的细节问题。笔者尝试从呼吸的角度切入,但求能起抛砖引玉之功效。

  (一)呼吸的根源

  此呼吸非彼呼吸,我们要注意表演实践的呼吸与生理系统的换气的区别。生理系统的换气是为了维持生物体的机能所进行的必要运动。①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能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能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而在人身上最直接的表象就是肺部的扩张和收缩。

  而表演实践的呼吸,也就是俗称的“范儿”,在弹拨乐的演奏中更多地体现为提手、落手。我们在欣赏表演时,常说某人的“范儿”很正,指的就是某人表演实践的呼吸很科学。表演实践的呼吸作用最重要的功用在于为欣赏者、表演者提供了句读。在语言艺术中有句读,在音乐艺术中同样也有句读,二者只是在表现手段上有所不同。在生活中我们通过标点符号来实现句读,而在音乐表演中我们却依靠呼吸来表现句读。在传统观念中,权威理论认为,音乐主要是由音准、音时、音强、音色四元素构成。笔者以为,还应把呼吸加入,因为没有句读的文章让人产生歧义,而没有呼吸的音乐同样让人感到迷惑和不从容、不协调。

  不难看出,表演实践的呼吸是建立在生理系统的换气基础上的。这一呼吸的表象就是人身体的协调运动。在古筝演奏中,更大的部分是以肘关节为运动质点,肩关节为轴心的内收外展运动,同时配合以头部的协调运动及上半身的前俯后仰。而这些运动在实践中的运用都是较为繁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表演的实践过程中要遵循生理上的客观事实,进一步的应用和发挥生理呼吸这一规律。简言之,吸气提手;呼气手下落;闭气放弦,也可以在空中做起落运动来延长时值。

  (二)呼吸的种类

  呼吸,这一被常人看作是极其普通的生理运动,在事实上也是有种类划分的。首先呼和吸就是两个不同的运动。其次,在呼、吸的之前、之中、之后插入闭气这一运动,就会形成新的有关呼吸运动的组合形式。

  1、正常的呼吸循环运动

  这一运动过程在古筝演奏中的表现是连续音符的演奏。如《临安遗恨》引子部分:

  在这一段的演奏中,我们没有必要改变呼吸的状态,只需要一直保持正常的呼吸即可。也不需要插入闭气的运动。但是在处理呼吸的先后顺序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出现。一种是吸气、弹弦,这样我们的时间相对仓促,就会在起的时候就引导了一个快的因子。另外一种是,我们先吸气、提手,再呼气弹弦,此时因为我们延长了准备的时间,所以就会拉慢节奏,从而有一种新的效果。那么这两种不同的呼吸顺序的选择,则要取决于不同的乐曲理解和要求。第一种,与前面的 连成一句,速度的变化将会是,从 慢起渐快,形成一个整体。就会有一种一气呵成,也大有岳飞挥戈山河的豪迈。第二种,会有明显的脱节感,但可以把速度拉下来。它是以 这样的节奏型为个体,突出显示后面的模进,塑造紧张感。笔者个人选择的是第一种。

  2、闭气与吸气、呼气的组合

  这一呼吸广泛运用于潮州、江南丝竹音乐中。如《寒鸦戏水》的拷板,其中有很多诸如 这样的音型。对以这样的音型,尤其是第一小节,我们无外乎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呼气+吸气,吸气+呼气,闭气+吸气,吸气+闭气,闭气+呼气,呼气+闭气。我们来逐一讨论。我们可以考虑正常的呼吸来演奏。

  呼气手下落空拍,吸气提手弹弦,这样一个循环完成一拍。是一个好的循环,但因为没有准备的过程,很容易落错弦,在快速演奏的时候,因为没有放弦、没有止音,很容易出现杂音等问题;

  吸气提手空拍,呼气落手弹弦,不难发现,手是砸落下去的,很容易出错。另外由于弹弦是在手落下的过程中,很容易有一种由压弦造成的压迫感;

  吸气提手空拍,闭气弹弦并快速放回,这样的过程无异于弄巧成拙。前部分的提手会很潇洒,而后部分的弹弦快速放回则显得很急促,甚至于紊乱。如果是呼气+闭气则是一样的现象。而如果闭气在先就会大不相同。首先我们看闭气+呼气。闭气放弦准备,呼气弹弦(用力方向依然是类似于落弦的下方),这也就形成了“贴后贴”的演奏方法,但是不适用于这里,这种演奏方法表现的声音会略显压力和紧张度,更适合于河南、陕西等地庄重、凝重风格的曲目。而且这种呼吸方式在循环演奏的时候由于生理的需要,还需在呼气之后加入吸气提手的补充,所以也很难适合快奏的需要。

  最后,就剩下闭气+吸气。我们先闭气放弦,吸气提手弹弦,在循环的时候又可以在落手放弦的时候加入短的呼气,则既适应了生理的循环需要,同时又不至于仓促和压迫,同时也可以追求到相当的速度。这也就是“离后离”的演奏方法。如果加入左手的训练,则可以实现左右手的快速轮奏。而在右手单独演奏的时候,不难发现,这是表现《寒鸦戏水》的最佳方案。

关注热点

特别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