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知道经常有网友问“我快30了,想学小提琴,小提琴好学吗?小提琴难学吗?是不是太晚了,原来还热情高涨,现在都打击得没信心了。”像这样的朋友,这样的问题在各论坛上非常多,而答复的人也基本分为两种,其一是说“根本没戏”,其二是“有志者事竟成”。估计提问时遭到的第一种答复的较多。我的回复是:“学琴不用征求别人的意见,自己去做就是了。”
我34岁开始练小提琴,至今快5年了,应该说现在属于会拉琴了,当然程度不高。我作出学琴的决定并没有跟任何人商量,甚至一年多了家里人都不知道,就是找老师、买书、学、练。我想我当初要征求老师和家人的意见,估计没几个人会同意。我遇到的第一个老师就说“你最好去学钢琴”。幸亏没听他的,我才走到了今天。
回想起34岁以前,我也是和这位网友一样,想搞点什么总爱征求人家意见,结果都是“被打击得没信心了”。想考研究生,征求单位和老师意见,他们说“要那么高文凭有什么用,现在你的单位多好,研究生也未必能进去”,于是我安心工作至今。想业余搞点文学创作,征求作家的意见,他说:“这个东西太苦了,像我们搞专业的都很难成名,你又不是文学专业的...;即便你写出来,谁给你出版;即便你出版了,谁看啊?”于是我便把半米高的稿子全卖废品了。
刚结婚我还不想造人,便没事造文字。也不再和任何人商量,没成想我在两年内就出版了两本书。尽管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能是文字垃圾,但我问新华书店,也都卖出去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我知道了一本书该怎样写,别人的书为什么那样写,自己写与不写有什么价值。也像旅游一样,那个城市我去过了,我不再惦记。孩子,也经过艰苦卓绝地八年炕战,于2000年横空出世。当然这种事也没和其它人商量。
和一位提琴演艺人员唠嗑,她说自己春节期间演出活动多,很累。我就感到我们这些业余小提琴爱好者倒是挺幸福的。五十年代有本小说,叫做《工作着是美丽的》,以前觉得书名很特,现在却觉得应该是“业余着是美丽的”才好。